来源:工控网
现阶段,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表的实际安装应用也开始逐步进行,国家电网也已进行了多次智能电表的招标工作。
一、智能电表发展现状
"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目标,其中的全费控功能是全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的难点。随着用电管理水
平的不断提高,改变以往陈旧的人工抄表方式迫在眉睫,建设远程抄表自动化系统取代人工抄表,从根本上解决抄表不到位、估抄、误抄、漏抄等现
象以及抄表数据不准时、不同时、不准确、统计数据慢、报表周期长等缺点。在现阶段各省电力公司均在利用技术手段,大面积改装智能电表,实现
了用户由原来的"先用电,后交费"到"先交费,后用电"的模式转变,力求使居民用电更加智能化,供电服务更加人性化。
二、智能电表的应用优势
智能电表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供电企业由人工抄表向自动抄表转型;同时能够获取更加详细的用电数据,经过分析与处理,将实时电价信息、缴
费信息和用电信息等通知给用户,这样就可以更加优质地为客户服务,并促使用户更加科学合理地用电,共同积极地参与到负荷调节中来。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表
实行智能化电表后,不再需要抄表人员到现场进行集抄,而是实现数据全采集,抄表人员基本实现转型或转岗,只需要智能电表维护人员不定期
到现场进行巡查核对,出现异常后进行核对修正。由于采用了预付费方式,减少了抄表人员,把抄表人员培训成智能电表维护人员;采集的数据准确性
更高,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可以按日计算电费,实现每日抵扣预收电费,有利于提高电费回收率。
(二)核算
实行智能化电表后,由于数据采集准确性较高,因此不需要电费核算环节,而是每月确定一个固定抄表结算日,由系统自动判断电量电费是否异
常,无异常即自动发送电费信息,若有异常,就发起异常流程到电费中心,由电费核算人员负责判断处理。在预付费模式下,减少了电费核算人员,
把电费核算人员培训成数据采集异常分析处理人员;由于数据采集准确性较高,因此由抄表差错需要处理的件数也就减少了。
(三)停电在预付费模式下,停电很方便,只要主站触发停电指令,远程即停电,而且客户无法进行私自操作。
(四)复电在预付费模式下,复电方式更为先进,根据营销系统收费情况,主站系统实时触发复电指令,远程复电;复电及时,客户投诉件数会减少。
三、智能电表的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建成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建成覆盖全部用户、实现全部用户信息采集、支持全面电费控制
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力公司而言,采用智能电表可省去人工抄表的成本,并且减少窃电的损失。除此之外,电力公司利用智能电表取得客户的
用电量资料后,再用Internet的方式实时回传给用户参考,客户可据以分散用电的时间(因尖峰时段费率高),进行电力使用的管理,达到节省电费的目
的。对政府而言,智能电表有助用户节约用电,可以达到节能减碳的政策目标。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节省电费开支,用户可充分利用峰、谷电价的差
异自主制定用电方案,做到用相同的电花最少的钱。
四、智能电表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电表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智能电表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智能电表的生产必须实现一体化,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对智能电表产业进行控制和管理。智能电表产业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生产环节:智能电表结构和功能的设计、智能电表的专业化制造、智能电表产业化的推广、智能电表的售后维护、新技术的开发等,这些生
产环节必须要进行合理化的管理,要结合其他产业的相关经验进行经营管理。在智能电表芯片的研发方面,要运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最好能够形成核
心技术价值,这样才能使智能电表产业具有长远利益。
(二)功能设置模块化
智能电能表的功能设置必须支持可更新或可写入的理念,所以需以功能设置模块化为原则,不断完善智能电能表的功能设置。在实际运用中根据
智能电网运行情况,远程设置或修改智能电能表的功能和方案,且要求所有功能均为独立线程,互不干扰与影响,以确保稳定性与安全性,即无需更
换整表,又消除了新技术推行的障碍。
(三)接口一体化
电能表的检测工作一直是繁杂的人力工种,而智能电能表必须改变现有的电能表检测模式,去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检测方式。笔者认为智能电
能表的弱电接口种类太多,在检测过程需频繁切换,导致了检测劳动强度大、资源占用多、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繁多的接口设置也不
能保证电气安全的可靠性,继而影响到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智能电网或高级量测体系的发展对智能电能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要求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也对智能电能表的"智能"
效应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新一批电能表轮换的开展,智能电能表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既然是智能电能表,那么连同其细节也应该展现智能化,而现
有的数据处理、模块设计、检测方式、接口类型还不足以满足对未来智能电能表的应用需求。未来的智能电能表无论从外形,还是使用,亦或是功能
都应具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性能特征,以便为智能电能表的普及提供更快捷的途径。